这个大概是3年前写的了,当初贴在亲子乐园里的,这两天有网友翻出来重读,趁机顺手把它COPY到BLOG里来:)
1) 生孩子对女人很重要
如果第一个孩子是 C-section 生的,那么生第二个孩子的妈妈面临着两个选择: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(简称VBAC ) 或 Repeat Cesarean 。选哪一个?目前在产科界还比较有争议。之所以有争议,当然是因为各有利弊,GOOGLE一下出来的资料够读几天几夜,读完之后,还是一头雾水。之所以有争议,除了纯医学原因外,还牵涉到很多 SOCIAL因素,比如保险,LIABILITY等等。杏二娃的出生,我选择了VBAC。据2003年统计,在美国,选择 VBAC的比例为 10.6%。做了这么个少数人的选择,往往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我很高兴最终成功地自然生下了杏二娃。 我不是学医的,不想从医学的角度来 justify 自己的选择。和大家分享杏二娃的出生经历,我想说的是,生孩子对女人很重要,分娩的过程除了对妈妈的身体影响外,对妈妈的 Emotion 影响也很大。我做出了 informed 的 Decision 。我的心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 Respect。
生老大肥丫丫的时候是 C-Section 。 当时超过了预产期11天,催产36小时,子宫颈仍然没有变化(只开了2 CM), 于是我被送进了手术室。理由:Dystocia ( failure to progress ) 。再追问:WHY ? 回答:MAYBE big baby/small pelvis 。。。手术很顺利,从上麻药,到开刀,到缝好伤口出手术室,总共半小时。孩子很健康,8磅3盎司,妈妈恢复得也不错。但我不得不承认,那次C-SECTION 还是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遗憾。肥丫丫生下来并不算很大,我也不像是 PELVIS 很小的人,整个过程中胎儿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现象。事后,我自己又查了很多资料,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说服我。有些无可奈何,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,现代医学依然无法解释分娩过程中的很多很多现象。在这样一个“标准化”的社会,大多数医生敢做的,只能是 Follow “标准” Practice。
我崇尚自然。在我看来,生儿育女是大自然美妙的最高精华。我相信瓜熟蒂落,自然分娩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母亲都是最好的经历。分娩时那种美丽的疼痛诱惑着我,让我向往。
知道第二个宝宝到来的第一天,我就毫不犹豫地决定:这一次要争取自然生。8周的时候,第一次去医生办公室,我就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医生。“ VBAC?” 医生的语气透着一丝迟疑。我肯定地点了点头。于是,OB在我的 Medical File 上写下了备注,并签署了约法三章:
1。VBAC最大的 Risk 是子宫破裂。因为先前 C_SECTION留下的伤疤附近肌肉比较弱,强烈宫缩可能会使原来的伤口破裂。一旦子宫破裂,必须在15分钟内紧急剖腹,否则有危及胎儿生命的危险。我的OB可以在两家医院 Delivery。一家是一级医院,有很完善的急救系统,但离我家较远。而另一家离家只有5分钟,但属于二级医院。我只能选择第一家。
2。Repeat C-SECTION一般安排在预产期前1~2周。鉴于我要求 VBAC,可以等到预产期。如果预产期前自然Labor,Go Ahead。否则,C-SECTION。
3。分娩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催产,因为药物催产会加剧宫缩,从而加大子宫破裂的机率。
怀孕的日子很愉快,各项检查都是全优。我去的这家诊所是 Group Practice,四个医生有接生资格,具体哪个医生接生取决于当时哪个值班。尽管我的心愿已备录在案,我还是把四个医生都约了一遍,和他们讨论我VBAC的选择,亲自把我的心愿传到。
接近预产期了,我期盼着宝宝能早几天出来,那样妈妈就不用去 Handle 那个“否则” 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