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

蒸包子

3月30日,2008年
方法:

1:中筋面粉(All purpose flour) 3 1/4杯,加泡打粉(Baking Powder)3茶匙拌匀。
2:温水1.5杯(不烫手),糖1大匙(1 table spoon),快速发酵粉(fast rising yeast) 2茶匙( 2 tea spoons),中筋面粉1大匙( 1table spoon)。
3 : Oliver Oil 1大匙( 1 table sppon)。
4:面包机发面(大约1小时)。
5:放外面约一个小时。包大约24个包子6:蒸15分钟。

结果:失败
1:包子蒸出后发黄,呈棕黄色,接近巧克力的颜色(刚发现原配方是用的Baking Powder,而我用成 Baking Soda了)。
2:不够松软,表面干(发酵粉过期,效果减退?)。
3:生面略稀。

4月5日:
1:中筋面粉(All purpose flour) 3 1/2杯,不用Baking Soda, 用2 tea spoon Baking Powder
2:温水1.5杯(不烫手),糖1大匙(1 table spoon),新买快速发酵粉(fast rising yeast) 2茶匙( 2 tea spoons),中筋面粉1大匙( 1table spoon)。 放10分钟。
3 : Oliver Oil 1大匙( 1 table sppon)。
4:面包机发面(大约1小时)。
5:包馅。包大约24个包子。二次醒40分钟
6:冷水上锅。水开后蒸12分钟, 闷5分钟后,揭盖。

结果:
1. 比上次好多了,面发得疏松很多,颜色也是很诱人的淡黄色了:),可能是原来的发酵粉过期了。
2. 生面还嫌略稀;包子形状不好,可能需要多加一点Baking Powder。另外,醒的时间可能也太长了一点。

成功配方:
1:中筋面粉(All purpose flour) 3 3/4杯,用3 tea spoon Baking Powder。
2:温水1.5杯(不烫手),糖1大匙(1 table spoon),新买快速发酵粉(fast rising yeast) 2茶匙( 2 tea spoons),中筋面粉1大匙( 1table spoon)。 放10分钟。
3 : Oliver Oil 1大匙( 1 table sppon)。
4:面包机发面(大约1小时)。
5:包馅。包大约24个包子。不再加醒的时间
6:冷水上锅。水开后蒸12分钟, 闷5分钟后,揭盖。

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

你要用 Adobe Photoshop CS3 Extended 吗? (ZT)

你要用 Adobe Photoshop CS3 Extended 吗?Photoshop 差不多成了行业标准。要想让你的作品具有专业水准,你很难离得开它。可是,Adobe Photoshop CS3 Extended $999 的价格,令人望而却步。

Anyway,Adobe 说俺们可以试用 30 天,那就先用一用。这里是下载的页面。当然,你要先用 email 去开个 Account.然后,选 English Windows 463.59 MB,点 Download 即可。 下载的文件是 ADBEPHSPCS3_WWE.exe (486,108,144 bytes). 考虑到下载文件的 size,你若没有宽带网,还是 order 张盘好了。少则 $9.99,多也不过是 $24.99,好处是你同时还可以试 Adobe 其它的产品。

你下载的文件是 exe,所以你双点之先解包,接着开始安装。时间比较长,请耐点性子。安装完毕之后,到 Start -> All Programs -> Adobe Photoshop CS3 运行。你可以选 "free for 30 days". 否则,这时候你需要 KeyGen 了,在这里。Run 之。每点 Generate Serial 一次,生成一个新的 Serial Number. 随便挑一个顺眼的好了。在 Copy & Paste 到 Photoshop 去之前,请先用笔来记到本本上。以后还用得着。

回到 Photoshop 来,把上面的 S/N 放进去。点 "Other activation options";然后 "Over the Telephone","OK".把显示的 Activation Number,填到 KeyGen 的 Generate Serial 的下面的空白处,然后点左下角的 Activate. 看到了 Authorization Code 吗?回到 Photoshop 去,把 code 挨个地敲进去,点右下角的 "Activate". 你看到 "We appreciate you taking the time to activate ...",齐了活啦。 请把 KeyGen 里面的仨 codes (Serial#, Activation#, Authorization Code) 都记下来。下次安装的时候,直接用就是了,只要你不换机器就中。

Photoshop 的功能太丰富了,不会用不要着急,可以下载这几本手册去参考。
Adobe Photoshop CS in 10 Simple Steps or Lesshttp://www.megaupload.com/?d=XQ3UTRK0
Photoshop CS3 For Dummieshttp://www.megaupload.com/?d=LYYEZ5XA
Sams Teach Yourself Adobe Photoshop CS3 in 24 Hourshttp://www.megaupload.com/?d=CO0EXKN9

KeyGen :http://www.entage.net/viewthread-6266

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

春假,ALAN和DYLAN去了BRYAN的学校

我们的学校要放两天春假,我们也不能请假在家里照看两个孩子,因为今年的假期都攒着准备5月份回国用。于是,决定把两个孩子送到BRYAN所在的KINDERCARE试两天。

ALAN是属于对新环境适应慢的孩子,所以去之前我们估计他会有HARD TIME适应。结果,出乎我们意料,昨天早上我们只花了5分钟帮助他在教室里适应,下午去接的时候ALAN很高兴,回到家来也兴致勃勃给我讲学校里的见闻。新教室,新老师,新朋友,难得ALAN那么快就搞清楚了里里外外,适应得很好。ALAN长大了,我一直担心他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最近好象进步很大,真让我高兴。

DYLAN适应得也很好。刚去的时候,扒在我身上不肯下地。但后来老师把他抱走,他也没有太哭闹。晚上回来情绪也不错。

两个孩子都表现很好。看来以后可以比较容易把他们送到新环境了。

MARK辞职了

昨天MARK告诉整个TEAM,他已经向上面递交了辞职信。他接受了KANSAS CITY一家银行的OFFER,准备全家搬回老家去。公司最近的举动让太多的雇员失望,越来越的人正离开公司。

MARK是个很好的老板,他的管理风格很对我口味。MARK在的时候大家觉得有人罩着,相信会逃过公司的这场混乱。现在MARK要走了,他手下人的命运有点不知去向。我不担心找不到工作,但找到一个相互赏识的老板真的不容易。

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

兰花的气质

上周五天气好,初春暖洋洋地60F,早上把孩子们打点去学校后,忽然起了去LOOGWOOD GARDEN看兰花的念头。谁知这个念头一动居然收不住了,那就纵容自己一次,收拾收拾出发吧。

去到LONGWOOD GARDEN已经接近正午了,背上相机包,拿着三角架就直往GREENHOUSE里窜。都不记得上次只身出门是什么时候了?!一人出门就是牛,连三角架都带了!如今在旅游区人手一架单反相机,据说区分是不是PRO得看是不是背三脚架了!背着三脚架果然很唬人,一进门人就主动上来向我介绍今天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花事情况,我频频点头,俨然一摄影大师的样子。

兰花开得正盛,在GARDEN里来来回回溜达了4个多小时,拍了300多张兰花,虽然能找出几张光和色还不错的,但总体上没有特别精彩的感觉。回来和几个网友一起赏图评片,谈起了兰花的气质。

之所以没有特别精彩的感觉,是因为我觉得这次没有拍出兰花的气质。世人已经给兰花定义了一种“气质”,跳出那个框架容易给人一种“异类”的感觉。兰花的气质应该是什么呢?鱼妈说,兰花的气质是高贵,一种淡然的高贵,可谓性情之花。水仙说,“兰花这花就让我联想到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红颜薄命,小小说了作花也不容易,或许都是我错怪了兰花”,“我记得你以前贴过自家养的兰花,记忆里那些pp有空谷幽兰的感觉,古人说了谷空兰方幽, 可见兰不宜群居”。

比妈说,在花棚里没有找到兰花的感觉是情理之中,正如她看花展里的玫瑰如家里的卷心菜一样乏味。商业化种植已经使兰花脾气好坏无所谓了,每株兰花都长得肥厚而粗壮,现代杂交技术更是人工栽培五彩斑斓的花色,也许从花形花色上更完美了,但少了那份原始的,动人的气质。另外,整体环境的布置也影响着兰花气质的体现,正如水仙评到的,谷空兰方幽,热热闹闹地让人忐忑不安。

仙女安慰说,不必强求,有时候越想捕捉却越难。

1) 这张算是兰花标准照:纯净,淡雅,高贵, 得到大家的一致喜欢。用过曝手法达到背景高调效果,用PS图层合制处理赋予主体CRAMY的质感。水仙说,好似"一个pale美人对镜抹胭脂"。



2) 稳重,孤傲
orchid2008_03_14_LoogWood_2902_Flower

3) 这张也受到朋友们的喜爱,后面爬藤的粗野反衬出兰花的高洁
orchid4_2008_03_14_LoogWood_2869_Flower_3

4) 我对4和5感觉比较复杂,一方面喜欢它们的光线和色彩,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张扬喜艳的样子有点不附兰花的“身份”。仙女说,不必强求,有时候越想捕捉却越难。仙女喜欢4,“有点芸芸众生各自精彩的味道,旁边的“爬藤”(不知道名字)还让画面“淘气”起来”。小小认为5很可爱。
orchid3_2008_03_14_LoogWood_2727_Flower_3

5)
orchid3_2008_03_14_LoogWood_2739_Flower

6) 这张兰花图也很“异类”,一种放荡的感觉。小小说想起《胭脂扣》里的十二少和如花。但水仙认为这张其实没有偏离兰花的气质,即使放荡也是压抑的放荡,符合自赏范畴。
orchid2_2008_03_14_LoogWood_2911_Flower


这是只身一人在GARDEN闲逛的休息照:)
zou2008_03_14_LoogWood_2983
zou2008_03_14_LoogWood_3008

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

写几点老大学中文的体会

我家老大是去年9月分开始上中文学校的。每周去一次,一次两堂课,每堂课50分钟,10周为一个学期。学校用的教材是马利平的,是一套针对海外华人孩子编写的中文教材。

我家老大的中文基础很不怎么样,准确地说是非常差。老大自从8个星期大就被老妈我残酷地送进了老美Daycare,从此再也没有受到过一天纯中文环境的熏陶。去中文学校之前老大一个中文字都不认识,真的不夸张,连“一(yi)”字都不认识(汗S)。我们这家中文学校从幼儿园班收起,但我们报名的时候没有搞清楚,他爹帮他报了个一年级版,于是就将错就错进了一年级。一年级班的孩子大多6岁到8岁不等,我家老大成了最小的。鉴于老大的中文基础和年龄,我们担心老大会跟不上,爱咋咋吧,我们也没有太高要求。

上个星期老大他们刚结束了第2学期,也就是20个星期。效果比俺原来想象的好很多,老大现在能认200来个汉字,其中70个左右会写。最重要的是每次中文学校他都主动愿意去,至今为止大人和孩子都没有TOUGH TIME。我对孩子学中文没有太高要求和太大压力,只要他保持不反感我就算达到目标了。

老大开始学中文的这几个月,我一直再观察,有几点感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,没有系统整理过,想到哪里写到哪里,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。

1)从哪个字学起?
如果过去有人问我:中文应该从哪个字学起?我可能会不加思索地说,当然是一二三啦,然后大呀,人呀。。。从易到难嘛。当我看到老大第一堂课接触的第一个词是“眼睛”的时候,我真为儿子捏把汗:可怜的儿啊,连“一”字都不认识,就学“眼睛”了。结果事实上老大看见那么“触目惊心”的字一点都不怵,好象也没有比学“一”字多费什么工夫。后来观察多了,我慢慢改变了自己的看法。学语言应该从最常用的字学起,最常用的字不一定是简单字,但它们是日常生活中最频繁出现的字,孩子们最容易掌握,也是最值得学的。

2)先学拼音还是直接认字?
以前见妈妈们在讨论这个问题,我因为自己没有实践经验,实在插不上嘴。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,我本人现在非常认可“直接认字”的方法,至少对我家老大这样的孩子非常适用。我自己的体会如下。

首先,汉字本身是象形文字,如果不从结构上来认识一个汉字是无法理解这个汉字的精髓的。老大他们这20个星期里,把汉字中的常用笔画和偏旁部首都学了,我已经能看到这些基本功对小同学们学中文的影响了。比如说,看到“木”字旁孩子们知道是WOOD相关的,看到“月”肉旁多半是BODY PART。有点儿融会贯通的意思。

其次,这个年纪的孩子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。给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学“少”字。当老师把写着“少”字的卡片举在孩子们跟前让他们猜的时候,有不少孩子嘻嘻哈哈地说是“smiling face"。第一时间,我硬是没有反应过来,一群调皮鬼,这哪跟哪啊?!等我缓过劲儿来,深感自愧不如。这一点在我家老大学中文的方法上我感觉也非常强烈,上下结构,左右结构,半包围结构。。。搞得门清,好象拼PUZZLE。从他写出来的汉字,也明显可以看出他对汉字的认识是从形状上来思维的。

第三,老大现在正津津乐道地炫耀他的phonics本领,谢天谢地暂时没有让他接触汉语拼音。我倒不是说汉语拼音和英文phonics一定会相互干扰,因为我没有试验过,但我确实宁愿他现在只会一种。按他们学校老师讲,大一些的时候会把拼音加上,以方便他们”自学成才“:)

3)先理解还是先背书?

学语言要背书这一点毋庸置疑。有人认为把书背上一千遍,不理解的也理解了,不明白的也明白了,自然就学会了。这一点我也承认。但大家都知道让ABC学中文难度大,头悬粱椎刺骨的精神更不容易灌输。老大学习中文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权衡理解和背书的关系。我做过一个小对比。老大第二册课本里有这样一篇课文,只有四行字:
远看山有色
近听水无声
春去花还在
人来鸟不飞
凭老大的记忆力,这么四行字真的不是个难题,可这篇课文读了N遍小子还是记不住,老妈我有点不解,于是耐心地一句句讲给老大听,然后慈祥地问老大:明白了吗?老大摇头。好,再讲一遍,于是直接告诉老大:这是在讲一幅画!老大扑闪着天真的眼睛问:为什么是一幅画?得,彻底地不理解,拉倒吧,咱们不背这篇了。果然,下堂课老师抽查的时候,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完整地背下来。相反,另一篇叫”小蝌蚪“的课文,长度是这个的3倍,可小朋友们个个背得琅琅上口。

我不反对背书,但觉得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,否则有事倍功半的感觉。

刚才去查了教材作者的名字,是“马立平”不是“马利平”,特此更正一下。我不是马立平的托哈:)也不是因为事先看中了马利平的教材才送这家中文学校的。这家中文学校离我家最近,我家老大去了之后,我就跟着学习了一下,然后我慢慢体会到他们这套教学方法比较符合我的口味,所以就胡说八道地发表了一些个人的初浅感受。AFTER ALL,教材只是教材,关键的还是教的人和学的人。

前两个星期偶然和老大班上一同学的妈在走廊里闲聊。该妈说她女儿7岁半,去年在另一家中文学校上一年级,上来先教拼音,半页纸的课文很快就能自己读下来了,可拿出其中几个字来问都一问三不知。今年她女儿换到这边重新上一年级,好些字都明白了,很神奇啊。

我不会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我对”直接认字“方法的认可:这个女孩子第二遍学下来当然比第一次强,更不用说孩子又长大了一岁,这么大的孩子一岁之差区别大海里去了。我这个人就是无聊,回来后我又想起此事:不应该啊,汉语拼音入门的教法用得很很广泛,哪里会那么无效?!想着想着,我自己都笑了:记得那位妈妈提起过,他们在家不说白话,只说粤语。难怪,孩子按拼音读下课文来跟她平时接触到的声音根本对不上号!

闲着也是闲着,不上网烧瓶咱就干点别的。考证了一下,汉语拼音是1949年提议,1959年开始颁布的。嗯,老祖宗们上千年都没有拼音帮助学汉字。

请不要误会,我不是要宣传“汉语拼音无用论”,何况我自己也是学汉语拼音长大D:)。我更想知道的是汉语拼音是如何帮助小孩子学习中文的。想完上面那个例子,我的感受是:汉字是象形文字,汉语拼音是把我们说话的“声”和汉字的“形”联系起来的工具。所以,我觉得平常口语很好的孩子会更受益于拼音的帮助,而像上面那个孩子,因为缺乏“声”的那部分,可想而知她的感受。

我不是想说不应该教小朋友拼音,而且我敢肯定对萱萱这样的孩子教拼音是很有帮助的。我举上面那个孩子的例子是想说,每个孩子的背景和基础不一样,在给孩子先介绍拼音还是先学字的入门顺序上值得考虑一下。

拼音是要学的,本着我“无聊”的本性:),我昨晚又查了一下马立平教材的安排,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:学完最常用的700到800个字后开始引入拼音,其目的正如你说到的,在孩子先入为主基本掌握汉字发音和结构后,借助拼音能迅速扩大自己阅读的能力;汉字的计算机输入练习是从5年纪开始。AGAIN,我不是马的托哈(第一次连人家名字都写错了:)。我也不是说她那一套一定合适每个孩子,我自己也没有任何过来经验,抄在这里纯粹是供参考。

总之,每个孩子都会有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。

“中文学习,贵在坚持”,这一点其实是我想得最多的一点。我了解自己作为家长的弱点,我不太擅长掌握PUSH孩子的程度。所以一旦孩子出现反感情绪我自己很容易就先撤下来。我很相信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,所以作为家长我主要是要想办法让孩子保持正常的学习情绪,而学习的技巧孩子自己会PICK IT UP。

这才刚刚开始,如何让孩子能愉快地坚持下去还有LONG WAY TO GO。大家互勉。

2008年3月3日星期一

阳光笑容

星期一,刚到中午就接到DAYCARE电话,说DYLAN吃午饭的时候吐了。我赶紧赶到学校,一群小朋友正各自拿着毯子准备睡午觉,看弟弟的样子精神不错,估计没有什么大问题,但还是决定把他带回去,和弟弟单独享受一个阳光灿烂的初春下午。

弟弟什么时候都充满着阳光,他从小到大就是这样对自己的笑容一点儿也不保留。没有什么比看他那一脸的灿烂更让人享受的了。

zou2008_03_03_Dylan_2675

zou2008_03_03_Dylan_2678

zou2008_03_03_Dylan_2697_1

zou2008_03_03_Dylan_2707

zou2008_03_03_Dylan_2706

zou2008_03_03_Dylan_2683

前两个星期给DYLAN照护照像的时候照的,也一并放在这里。
zou20080210-IMG_2333

zou20080210-IMG_2288

2008年3月2日星期日

The "Cat" in the Hat

Alan made this hat at school to celebrate Dr. Seuss Day. ALAN做了这顶帽子来庆祝DR SEUSS日。头戴帽子,面做猫表情的ALAN。

The "Cat" in the Hat

zou2008_03_01_Hat_2561

Click here to view the bigger picture.